<
从一家开在街边的小糕点铺,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食品生产与经营企业,“大桥道”传至我手上已经是第四代。参与纪录片《老字号共潮生》的拍摄,让我又一次沉浸在“大桥道”近百年的历史回溯中,真切感受到匠心传承与创业发展中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天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桥道”,最早是一家糕点铺。上世纪30年代,我的曾祖父李景俊在河东区大直沽街创办了权利香糕点店,凭借货真价实、用料考究的特点,权利香迅速在周边区域获得了食客的认可,生意持续火爆。改革开放后,1979年,我的祖父李世全没有沿用老招牌,而是召集从天津市糖业烟酒公司退休的老同事另起炉灶,在大桥道街办事处的牵头下,创建了大桥道糕点食品店。店里最具标志性的产品元宵,深受津门消费者喜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秋末冬初,佳节临近,门店前就会大排长龙,成为一景。食客的信任和喜爱,令几代“大桥道”人备受感动,我们自觉肩负沉甸甸的使命。
我是在2012年进入公司的,先在各个车间轮岗,从配料、投料,然后成型、烤制到出库,大多数都干过一遍。“大桥道”是做糕点起家的,糕点这个品项我们是永远都不可能丢弃的,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停地改进革新、不断发展。
从产品原料到制作流程与工艺,我们从始至终坚持精益求精。比如“大桥道”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石碾子,只有用这种工艺加工出来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出适合天津老百姓口味的元宵;还有严格按照传统技艺制作的小八件,使用不相同筋度的面粉,八种不同造型的酥皮儿大多数都是手工完成,这八种不同的馅料不同的口味,也是咱们天津独有的。
当下人们对食品品类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也有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所以“大桥道”既要保持一些老的传统工艺,又要结合现在年轻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口味、口感和品质上的提升。在传统的元宵产品上,除了推出多种创新口味的新式品类元宵,还顺应健康饮食理念,推出了低糖、小型化的元宵,受到年轻消费者喜爱,销量增长显著;随着冷鲜技术的升级,公司团队研发出泡芙冰激凌系列新产品,2020年上市当月就取得了500多万元的销售额,之后团队又陆续研发了10多种不同的口味,累计销售额超亿元;针对当下年轻人爱喝果汁和咖啡的消费习惯,我们还研发出“冰冰杯”产品,上市后也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很荣幸成为大桥道糕点制作技艺的新一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身上还肩负着更多的责任,要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和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一方面,我们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国内一些知名快餐店、连锁便利店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公司的冷链物流,将产品拓展到便当、饭团等多种品类,每天为京津冀地区600多家便利店配送各类日配食品;另一方面,打破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建立了7万多平方米的生产配送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成立“大桥道”电商中心,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营销等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制作的步骤,增强品牌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加强与网络站点平台、便利店及物流公司的合作,将线下物流服务等优势与线上资金流、信息流融合,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快捷的购物方式,也为我们自身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发展为一个比较现代的企业,“大桥道”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但同时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脚踏实地经营企业、做好产品,才能走得更远。纪录片《老字号共潮生》的拍摄与播出,让我们更体会到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深耕中国饮食文化,不断的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让“大桥道”这个老字号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增强新动能。
(今日18:20天津卫视播出纪录片《老字号共潮生》《祥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