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阿拉老酒绝境重生记
来源:米乐体育ios在线下载    发布时间:2025-11-25 16:14:57
产品介绍 Product introduction

<

  “阿拉酿酒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接受《浙商》记者正常采访时,70岁的宁波阿拉酿酒创始人傅勤峰百感交集。

  一场始于8年前的跨国并购,由于融投资方的矛盾、分歧,傅勤峰创立的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下称“阿拉酿酒”)陷入债务危机,诉讼接二连三地来,厂房、土地将被拍卖,企业被逼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困境中,傅勤峰展现出顽强拼搏的企业家精神,带领公司200余名员工奋力自救,并向政府求援。在当地政府、法院、破产管理人的不懈帮扶下,危机爆发6年后的2024年底,宁波市、北仑区国资与本地民营资本携上亿资金驰援。今年10月,资金全数到位,阿拉酿酒得以脱离绝境,宁波人喜爱的“阿拉老酒”保住了!

  所有参与救助的人都说,他们是被傅勤峰对本地经济的贡献、风险出现后的责任心与顽强坚韧打动。“我们帮扶了许多风险企业,重整成功的只有这一家,因为它的质地好,企业家积极努力。”参与救助的政府人士告诉《浙商》记者。

  11月21日,阿拉酿酒将在宁波举办“梅开颜笑”品牌升级和新品发布会,隆重推出杨梅酒、青梅酒等系列新产品。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场发布会,也是傅勤峰对外宣告阿拉酿酒的重生。

  “宁波好,阿拉就好,阿拉老酒!”十多年前,这句广告词传遍了宁波的大街小巷。“阿拉”,宁波方言意为“我们”,说起黄酒品牌,很多宁波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阿拉老酒”。

  行走在位于北仑区的阿拉酿酒厂区,听傅勤峰兴致勃勃地介绍。生产车间采用现代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同时传统酿造车间也发挥作用。公司酒库内,静立着数不清的陶质酒坛,香醇的陈年老酒就出自这里。

  一生做酒,眼前的现代化酒厂承载了傅勤峰的梦想。他于1955年出生在北仑区新碶镇,1975年,20岁的他进入集体企业北仑饮料厂,学习用甘蔗酿酒,从技术工人一路成长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1986年,他带着800元、12人创办新碶酒厂,酿的酒大受欢迎,到1999年,酒厂已发展为年产1.5万吨的宁波最大酒厂。2002年,国营宁波东风酒厂传出改制消息,傅勤峰果断斥资将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阿拉酿酒公司。

  2003年后,傅勤峰专注打造“阿拉老酒”品牌,使其成为立足宁波的浙东知名品牌。公司年产能达到6万吨,一度跻身行业前五。公司手握2个发明专利、17个实用新型专利,还有宁波市唯一的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早早挂上了“浙江老字号”的金字招牌。2016年,公司品牌价值11.7亿元。本地媒体将傅勤峰誉为“东海酒王”。

  在率领企业征战市场之余,傅勤峰也重视下一代的培养。儿子傅立挺出生于1986年,从江南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阿拉酿酒工作,至今已十余年,颇有作为。

  曾经,傅勤峰执着于把企业做大,追求产能扩张。他雄心勃勃,持续加码土地、厂房、设备投资,仅酒库建设就投了近4亿元,不惜为此放大金融杠杆。2017年,为补充资金、寻求更好的发展,当世界500强企业、有“泰国酒王”之称的泰国TCC集团伸来投资合作的橄榄枝后,双方很快达成合作。

  可谁也没想到,合作仅仅一年七个月后,双方闹起了矛盾,阿拉酿酒由此深陷债务泥潭。到2021年12月,公司账面总资产合计为3.5亿余元,负债达6亿余元,资不抵债。公司身负15起执行案件,银行抽贷、债权人逼债、经销商疑虑、员工惶惶不安,企业运转几近停滞。

  “2019年是最困难的时候,接二连三地被起诉,外界都说阿拉老酒要倒掉了,说我跑路了。”傅勤峰说,“供应商担心,原材料给你,你货款付得出吗?员工也担心,如果失业,他们手上的技术就没什么用了,因为宁波没什么酒厂。”

  “那是我创业三十多年最大的打击,企业要没有了,大半生白干了。多大的压力?公司200多名员工,背后是200多个家庭;债权人很多是多年合作的供应商,也不舍得他们。”傅勤峰倾诉,“我不能躺平,必须顶住,要对员工、债权人负责。”

  困境中,傅勤峰坚持不解散队伍,尤其稳住技术骨干。老员工张红梅说:“公司最困难时,傅董敢于担当,想方设法按时发放工资,对我们负责到底,他自己也是没日没夜扑在公司上。”在傅勤峰的感召下,公司员工共渡难关,生产一天未断,“阿拉老酒”始终立于超市货架。

  对欠着货款的供应商,傅勤峰一家一家拜访,坦诚相告。宁波市南江制盖有限公司是瓶盖供应商,阿拉酿酒欠下货款达300余万元。不过,公司董事长金传锦却不着急,他和傅勤峰从1988年就开始合作了,见证和陪伴了阿拉酿酒的成长,认为傅勤峰勤奋、忠厚,是不断奋斗、创新的企业家。

  “傅总对我说,他总有一天会翻身的。我说如果这300万拿不回,我就当生一场病花掉了。我知道傅总的人品,企业家精神是没办法用金钱衡量的。如果傅总是好吃懒做的人,我一分不让,老早去起诉了。”金传锦告诉《浙商》记者。

  金传锦与傅勤峰年纪相仿,对他的艰难境遇心有戚戚:“宁波像样的酒类企业只有阿拉酿酒一家,如果它倒了,这么勤勤恳恳的企业家、这么好的企业都干不下去,我可能也没信心干下去了。”

  销售额下降,傅勤峰和团队拼命在外找订单。自有品牌生产、代工,内销、出口,黄酒、果酒,家庭厨用酒、本地饭店腌制醉蟹用的酒……只要有订单都接,全公司上下拼命求生存。

  重整期间,傅勤峰还启动了杨梅酒的研发,他相信,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旦获得重生,企业要更多拳头产品。

  酒业同行们也以行动表达支持。2024年7月,仍在重整期的阿拉酿酒被推举为浙江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令人惊叹的是,在司法重整的4年间,阿拉酿酒不仅维持了运转,更实现了逆势增长,自2022年起持续盈利,连续三年实现出售的收益超1.28亿元,每年净赚1570多万元,纳税超千万,展现出强劲的“造血”能力。这份成绩单,是企业上下齐心、奋力自救的有力证明,也为最终重整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021年下半年,傅勤峰向北仑区政府递上了纾困帮扶申请。北仑区政府迅速联合北仑法院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府院联席会议,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阿拉酿酒真实的情况,决定成立阿拉酿酒重整清算(帮扶组),并确定以“破产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方式助推阿拉酿酒焕发新生。2021年12月21日,北仑法院裁定受理阿拉酿酒重整一案,并指定帮扶组为阿拉酿酒临时管理人。

  尽调发现,阿拉酿酒历年在本地纳税超过2亿元;即便在破产重整期间,也有很好的盈利表现,此外还带动了上游14个产业的发展。

  时任北仑区金融办副主任郑望汉担任阿拉酿酒重整清算帮扶组组长,他告诉《浙商》记者:“接到傅勤峰的求助后,我们分析企业不是产品和经营问题,主要因为债务造成资金紧张,因此首要的是恢复企业正常经营。”

  北仑法院柴桥法庭庭长彭晓晓介绍,从司法角度,回顾阿拉酿酒的起死回生之路,有两个方面措施功不可没:

  第一是给企业“松绑又兜底”。在赋能企业自主管理方面,北仑法院经实地走访、审慎评估,鉴于阿拉酿酒公司虽资不抵债,但治理结构完善、具备良好经营决策能力,同意其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

  同时,严格审查监督合同及款项出账,在释放经营活力上也颇具智慧——单笔经营支出2万元、累计50万元的费用,在管理人的监督下由企业自行决策;质押的原材料是生产的“命根子”,于是积极争取质押权人同意,将对后续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原材料(质押物)慢慢用起来,既放活了手脚,又守住了底线。

  第二是设立“观察员”巧解矛盾。泰国TCC集团作为最大债权人,对重整计划草案表决实质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再发生矛盾,整个计划就泡汤了。法院建议,为其设立“董事观察员”席位,既能让它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又不耽误公司决策,最大限度协调了利益冲突,双方的劲儿终于往一处使了。

  重整中,寻找新的投资人最为关键。然而,疫情、经济下行、外贸政策变动,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多家国内、省内有名的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来了又走。

  重整的关键时刻,宁波市国资委及所属宁波农商发展集团,联合北仑区农业投资集团,挺身而出,展开了一场极具开创性的纾困行动。

  2024年12月31日,各方签订重整投资协议。宁波农商发展集团向阿拉酿酒投资1.4亿余元,北仑区农业投资集团投资2336万元。市、区两级国资合计投资1.6亿余元。这一果决行动,为命悬一线的阿拉酿酒注入了宝贵的资源和强大的信用背书,并吸引了宁波和圣投资、宁波晨旺生物科技两家民企跟投。公司还有17%的股份,由债权人持有。

  “我们对阿拉酿酒的前景充满信心。当时给我们定的股份,可能还少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告诉《浙商》记者。

  北仑区农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周骏说:“混改后,公司明确国资与创始人团队的权限,核心是国资的进入不能造成公司制作和经营不顺利,力求既体现国企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又发挥民企灵活的特长。”

  目前,傅勤峰担任阿拉酿酒高级顾问,公司董事长由代表宁波农商发展集团的黄通担任,傅立挺担任公司CEO。傅勤峰父子目前在阿拉酿酒未持有股份。随企业经营步入正轨,未来他们可从国资手中购买股份。

  傅勤峰总结:“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批创业者,过去的钱太好赚了,不懂长期资金市场,胆子又大,觉得企业越大越好,风险意识薄弱,加上太要面子,金融杠杆加得太高,一有风吹草动,银行一收贷马上出风险。”

  儿子傅立挺完整经历了企业的这番波折,傅勤峰评价儿子“成熟多了”。他现在常常和儿子交流的是,“做企业,最终目标不该是求大,而是盈利,要把企业管理好,把市场打开,同时严控负债率。”

  重新出发的阿拉酿酒,将在11月21日举行“梅开颜笑”品牌升级和新品发布会,发布以杨梅酒为主打的系列新产品。

  傅勤峰分析,当前酒业市场虽然总体下行,但仍有实力强劲的企业取得增长。他认为,细分市场仍有机会。宁波余姚、慈溪的杨梅产业有较好的基础,阿拉酿酒杨梅酒产品正式亮相,力争闯出新路,同时助力本地乡村发展。

  在阿拉老酒的网店,《浙商》记者看到多款经典产品销量不错,顾客普遍给予好评。有顾客评论:到宁波旅游,喝了当地这款黄酒,果断回购。

  如今,阿拉酿酒的酒缸又满了,车间里热气腾腾。这口醇厚的“宁波味道”在法治的守护下,不仅保住了,更获得了重新出发的强劲动力。

TEL:023-46321155    QQ:3483376741    

Copyright © 2010-2020 米乐体育ios在线下载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渝ICP备16012331号-1

公司地址:重庆市荣昌区安富、广富工业园